close



去台灣旅行的時候,走入了城品,看到書本的名字有趣,便買了書。
後來還看了這本書的電影。個人喜歡書多一點,無論是村中每個人說話的語調,還是對
村優美環境的描述,神去村在想像中就是世外桃園,如被層層雲霧包圍,中間有不同的神隱
在當中穿插,人和人過著簡單平實的生活,而電影將這層雲霧推開,將故事中的人和事實體化,
一旦這樣做,心中難免比較電影和書之間那樣做得更好。始終每個人對書中的想像也有不同,
所以電影做得好不好,見人見志吧。
雖然如此,這套電影的題材新鮮,到底管理林業是怎樣的一會事?
 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共生,應該如何實踐? 電影將在林業工作中每人的面向拍攝出來,如對森林的敬畏、
伐木時一分一毫也不能出錯的執著、對外來人的戒心等細膩地描述。

常常談及的環境保育,是紀錄片常見的主題,但作為電影主題,不是以荷里活式那種大形災難和
極端的未日場面來引起反思的作品,單從描述村中各人的生活細節,來說自然之美,這套電影在我心中,很特別。

看完電影我又把書再看一次,慢慢明白了自己為何看電影沒有看書的投入感。
因為書中是以第一人稱敘事,平野勇氣高考畢業,無端被父母和老師安排了去森林護理植物,他對這個安排的吐嘈和
當中的無奈,也是直白地寫了出來。當他踏入神來村的時候,新事物帶來的衝擊也直白的透過心理描寫表達出來。
但在電影,少了他對林業自言自語的描述,反而通過畫面表達,自己變成一個觀眾,而不是代入平野勇氣的身份了。
或許,這就是文字的親和力。



不得不提的是伊藤英明把飯田與喜在書中展視的不羈、對林業的執著、男人那種豪邁演活了。
書中的他外表吊兒郎當,但伐木時絕不馬虎。對老婆和平野勇氣也是大大咧咧,生活上不拘小節,
笑起上來陽光,但又想像到這個笑容背後隱約的不正經。伊藤英明
一身渾身肌肉結實, 皮膚黑黝黝,
完全就是從事林業的身形,到底是外表還是演技另他勝任角色? UM...... Why not both ? 



平野勇氣演出了城市人回到鄉村那種抗拒和不習慣,同時性格懦弱的他即使市遇到不想做的事也
硬著頭皮服從的無奈。他對新環境怯懦和視林業為無聊的態度也反襯出其他林業員的專業,
他們視保護林業為神聖的事業,亦是生活的一部份,所以對大自然懷著又敬又畏的感情。
可是,書中的平野勇氣的幽默感無法在戲中感受到,例如他和中村先生養的狗(阿鋸)
玩的時候那種調皮和活潑,他和山太(小男孩)相處那種大哥哥童心未泯的神情,也沒有呈現出來。
電影刪減了很多阿鋸的戲份,不開心。不過要找一隻會演戲的狗狗真的有點困難,我體諒。


阿鋸在書中真的十分十分可愛,是一隻我十分十分喜歡的狗。他就如家庭中的守護神,在大家伐木時會
在旁跑來跑去,好像要為大家加油的樣子。在神來村發生火災的時候,阿鋸拚命地叫,快要扯破喉嚨,
對著正蔓延的大火發出無助的眼神。在火災後更食欲不振,根據清一哥的解釋,阿鋸覺得自己是家族成員,
但是無法保護森林,覺得自責所以絕食。這樣比人更有人性的狗,怎能不愛?! 可是,電影中的阿鋸只是一隻
看門狗,阿鋸有性格得來又傻更更的樣子,應該只能在書中找到吧。可惜可惜。


除了電影中角色的演技和阿鋸之外,(對不起,我真的太喜歡阿鋸),場景也帶出的神來村被衫樹包圍,
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特別喜歡林業員在完成工作後,在山溪旁吃便當的情境,有水的地方就是天堂,
洗澡也好,喝水也好,旁邊便可以解決了。還有大家在貨車上一起唱歌,不自覺地通過歌聲讚頌大自然之美
的那一幕也拍得很溫暖。不時去登山做原始人的我,也不過是在追求一種樂山樂水的感覺。直紀駛電單車在
彎彎曲曲的山徑上奔馳,為了將平野勇氣送往祭典的一幕,也很好看, 女騎士逆流而上,穿插人群之中,
美女救男,加上人群舉起一把又一把的火把,將這份英雄氣概輝映出來。


哪啊哪啊神去村所說的不單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更是社會面對的問題,
人和大自然愈來愈分離,林業沒人入行的困境,面對著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也要護理的森林,
村裡只得漸漸年老的隊員。年輕入行的有的捱不過日復一日的體力勞動,有的抵不住外面花花世界
的誘惑。想像在一個手機信號薄弱,只有一所百貨公司,沒有年輕女子在的村落,除了已經清心寡慾的
人,又有誰會願意長居於此? 覺得沉悶的人,大多無法體會山中之美,一年四季草木變化不及
手機電腦來得鮮艷奪目。平野勇氣在神去村住了數月之後,享受村中哪啊哪啊的生活,
簡單有簡單好,不用追看手機短訊,不用逼地鐵趕時間,最後也留在林業了。

城市生活需多姿多彩,但亦伴隨更多的選擇,而種種的選擇有時亦是痛苦的來源,
回歸自然,天氣、災害、環境通通無從選擇,只得適應,人是不是更可處之泰然,
懂得哪啊哪啊~~~~地慢活,又腳踏實地呢?

送上 私影一張 哈






















arrow
arrow

    loststar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