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初時單從電影封面猜測,以為是一部說同性戀的電影,因為海報上兩人的笑容和眼神
也很像熱戀般的戀人。可是,我主觀的猜測是錯誤的。但也不可怪自己想多了,在現今 

社會,除了從父母、朋友和男女朋友的眼裡找到愛憐的神色外,還有誰會用這麼柔和的目光看自己?
目光也投往變化萬千的各種螢幕上了。

電影的內容大要一言既之就是一名心理醫生扶持迷途少年走回正軌的故事。
但偉大的電影往往不是通過艱深難明的情節去牽動人心,反而是從小事著手,以小見大。
可否溫暖觀眾的心,則視乎我們有否對細緻位聯想,這些情節有沒有衝擊自己慣性的思想,甚至
從故事中找到自己的身影。對我而言,這套電影是偉大的,因為小小的故事做到了以上三件事。

何謂精英?
Will (Matt Damon)沒有唸高中,輟學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做清潔工。不用上班時便跟朋友到酒吧流連,
血氣方剛的他看到什麼不如意便會動手,甚至因而受檢控差點要入獄。在行為操守上不檢點的少年,
在學校的走廊解了兩題沒有學生解到的數學題。在教授Gerald的眼中,Will是天才,亦是精英,所以他
作為Will的擔保人,以進行心理治療和每周上數學堂為條件保釋他。Gerald象徵著社會對於聰明人的祟尚,
聰明人應該盡量利用他的天份用於正途,正途則是成為專業人士和職業的話,基於這個想法,Will當清潔工
和水泥工並沒有將天份用於正途。

Will不時表示出抗拒這種正途想法的行為,我數學能力比麻省大學的人強則代表做水泥工不對嗎?
這令我想到社會有很多個Gerald教授 , 「大學生做快餐店員?」,「高材生開球鞋店?」。我常常也不明白這類題材
何解會成為新聞,何解會引起嘩言的聲音。一個社會多元發展不正是最理想的狀態嗎? 但我們追求多元社會
的時候往往咬實不放那個成績好等於成就高的想像。又再將成就高與金錢畫上等號。也拋不開那個知識和才能必然和工作掛勾的立論框架。

在我眼中所謂精英,不是那個人有多高的智商,而是他可將自己貢獻社會,承擔能力可及的責任和懂得貢獻。
懂得貢獻的人,必然有同理心,也有感受到別人感受的能力。為客人用心制作食物提供服務的茶餐廳大叔是精英、
為學生排難解憂的老師是精英、將公共廁所整理得乾爽清潔的嬸嬸是精英。 有時做事不一定要認真和將心彼己,為
份糧的真的可以不用心,不是嗎? Will或者是天才,但並非精英。

何謂教育?
Sean(Robin)是Will的心理醫生,正常一個心理醫生應該不會掐住病人頸喉來要脅,也不會帶病人到公園散步。
這些不乎合規矩的行為甚少發生,因為現實社會總有很多規範同時保護又離間了人。
以下是兩人坐在公園的一幕:
YO

I look at you. I don't see an intelligent, confident man. I see a cocky, scared s--tless kid. But you're a genius, Will. No one denies that. No one could possibly understand the depths of you. But you presume to know everything about me because you saw a painting of mine. You ripped my f--kin' life apart. You're an orphan, right? (nodding) Do you think I'd know the first thing about how hard your life has been, how you feel, who you are, 'cause I read Oliver Twist? Does that encapsulate you? Personally, I don't give a s--t about all that, because you know what, I can't learn anything from you I can't read in some f--kin' book. Unless you want to talk about you, who you are. Then I'm fascinated. I'm in. But you don't wanna do that, do you, sport? You're terrified of what you might say.
Your move, chief.


沒有人可從書本了解另外一個人的全部,他的人生,他的意義。不知為何,成段對白最深刻的一句是,your move,chief。
感覺極具挑釁性,當你以為很了解我人生的全部之時,你有沒有膽開放你自己給我認識? chief?
這段對白出自一個心理醫生的口,但我想到老師。 醫生和老師只不過是一個名稱,誰觸發你的神經去思考,他就是老師,那怕是粗口。
感覺從小到大的教育,都沒有這種挑釁性來回大戰的場面,真的可惜。多想有人挑釁一句,your move,chief.

書本和文字令我們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同時困住我們的思維,因為每次我們接觸的新事物認識都令我們有了假想,
甚至未做一件事已經從書本有了認知。google大臣成為了我們對世界了解的database。
在資訊發達的時代,我們愈來愈盲目,因為新奇有趣的事天天都有,就不新奇有趣了。
如果教育止於將上一代認知的知識再令下一代以同樣角度同樣思考模式認知下去, 只不過是資訊性的傳達,還有什麼意思?
教育需要挑釁,挑釁你打破自己習慣的思維。老師的角色不外乎要故意引起爭端。這個過程可能充斥很多情緒,但要一群人很
冷靜地聽書,然後很理性地分析,沒有花生看,上課真的很乏味,不是麼。







arrow
arrow

    loststar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